2012
年
6
月
22
日到
24
日,“七一”前夕,懷着對革命聖地的無限敬仰,材冶學院黨總支組織全院黨員,在院總支書記楊吉春的帶領下,來到舉世聞名的紅色聖地延安進行了深入的參觀學習,并舉行了一場以
“
“
弘揚黨的精神、凝聚材冶力量,重走革命聖地、重溫延安精神
”
為主題的為期三天的紅色教育活動,對于材冶學院全體黨員再一次重溫學院發展至今所走過的曆程,充分領悟材冶人“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偉大内涵,堅定為學院的輝煌事業奮勇向前的決心。
沿途的路上,望着窗外的黃土地,看着一道道山、一道道梁、一個個窯洞、一座座房……延安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将我們帶入了無限的紅色記憶。
如果說對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參觀,讓我們得以沿着曆史的足迹完整重溫了那一段彪炳千秋的歲月,深入了解了毛澤東思想和延安精神從起源到發展成熟的軌迹,那麼對楊家嶺革命舊址的參觀,則讓我們對延安精神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和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的地方——中央大禮堂與中央辦公廳大樓;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老一輩中共中央領導曾經工作、生活過的窯洞,看到了他們用過的桌椅和簡單的家具。站在窯洞前,看着這些老一輩革命家生活工作過的地方,他們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裡,指揮着全國的抗日戰争,他們就是在小小的油燈下,撰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光輝著作,培育出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這艱苦樸素的生活,着實讓人震撼。陳列室裡安靜的擺放着他們當年珍貴的照片和著作,也陳列着老一輩革命家用過的武器和生活用品,在我們今天看來都是落後而簡陋的,可見當時生活的艱苦,然而他們的精神,時至今日依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通過參觀學習,我們更董得,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也是新中國的搖籃。正是在這片黃土地上,毛澤東同志和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偉略,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在這裡,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裡,他們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在這裡,他們孕育出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曆史篇章,使我們的黨獲得了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擁護和支持,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我院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
傳承共産黨的優良傳統,團結帶領全院黨員在共建和諧學院中,凝聚材冶力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
2012.6.25
)